新聞中心
產品中心
推薦產品
聯系我們

深圳計為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
請移步計為自動化新官網:www.jiweimeter.cn
供水管網漏損水量近百億噸?控制漏損儀器儀表來助力
2021-03-24
水源,對于生命的形成和發展至關重要。早在幾千年前,原始社會的人類就逐水而居。而現在,水資源更是城市形成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但它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為了便于人類取水用水,現代城市中都建造了專門的給水系統。
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國家之一,近三分之二城市不同程度“喊渴”。然而現實中,從生產到生活,各種浪費水的現象觸目驚心。特別是公共供水管網漏損對于水的浪費及影響極大。
管網漏損影響大
據了解,我國供水管網的實際漏水情況十分嚴重,漏損率的增加不僅造成了經濟損失和可能帶來水質的下降,更降低了水資源利用率,加劇了城市的缺水問題,其影響幾乎涉及到供水企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瓶頸。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有300多個城市屬于聯合國人居署評價標準的“嚴重缺水”和“缺水”城市,缺水形勢極其嚴峻,公共供水管網漏損對于水的浪費嚴重。
因此,在推進全民節約用水的同時,要著力解決好輸水漏損問題。不少專家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城市供水管網管理要提高技術含量,用大數據、傳感器等現代技術監測水量變化、尋找漏水點、優化供水水網布局、及時報警提醒。
此外,隨著管網老化、表計失準和缺乏有效的運營管理手段等問題的日益突出,導致無收益水量逐年增加,當新增水量速度大幅慢于無收益水量增長的速度時,供水產銷差問題暴露,水量再無上漲空間等問題,為保障成本收益,供水企業可以通過解決無收益水量來達到目的,管網漏損的治理就是一方面。
公共供水管網漏損驚人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網的建設規模日益增長,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管網漏損不僅造成大量優質水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帶來供水水質風險和地下公用設施損壞等次生危害。
我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水量驚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全國城市、縣城公共供水管網漏水量近百億噸。這大體相當于700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有些縣城供水100噸,漏掉30噸。
城市供水系統是市政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城市基礎設施,管網的維護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供水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影響到城市正常工業生產和市民生活。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來減少和避免管網漏損是城市供水企業需要解決的一個永恒課題。
水十條中提出“到2020年供水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的目標,行業企業面臨較大的考核壓力,當前各地漏損率位居高位,且解決難度較大,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工作任重道遠。
上述數據讓我們知道了公共供水管網漏損驚人,相當于700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因此,控制漏損刻不容緩,需要相關儀器儀表來助力。
控制漏損刻不容緩,儀器儀表來助力
要想控制漏損,就要先分析供水管網漏損原因,主要對以下因素加以考慮:
一是技術因素:漏損監測水平有限、效率較低。供水管網大多都在地下,有了漏損點很難發現。而傳統的漏水檢測手段往往需要人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沿線巡查“聽漏”,檢漏及時性差,對“聽漏”人員的經驗依賴程度大,漏點測定的精度也相對較差。因此,為了能及時發現供水管網的漏損點,提高檢漏的及時性和漏點的度,一款“聽漏”傳感器被研發出來,遠可“聽”300米,而且在幾家高校的試運行中均有良好表現。
二是管理因素:用水管理不當,尤其是市政公用設施用水計量不當,還有偷水現象屢禁不止,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這時,我們可以使用智能水表來計量,管道漏損現在對于大部分的自來水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棘手問題,也是供水產銷差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智能水表的使用,對于供水行業來說添加助力,提供更有效的用水方案,節約水資源。
此外,DMA分區計量管理已被驗證對發現和控制漏損有重要意義,基于DMA分區進行遠傳抄表、供水調度、檢漏管理等所有工作,將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分區計量的重要前提是實時數據的準確統計,只有精準計量的水量分析才能正確統計產銷差、并提供準確的水壓、流量數據監測。DMA是一種有效的控漏手段,但如果要更好的發揮作用,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分區、計量、檢漏”綜合管理監測平臺,發展前景可期。
最后,對于有效地做好漏損節水改造,重點完善供水管網的檢漏制度,排查修復漏損管網,加強供水系統的運行和管理,更好地控制降低漏損。
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國家之一,近三分之二城市不同程度“喊渴”。然而現實中,從生產到生活,各種浪費水的現象觸目驚心。特別是公共供水管網漏損對于水的浪費及影響極大。
管網漏損影響大
據了解,我國供水管網的實際漏水情況十分嚴重,漏損率的增加不僅造成了經濟損失和可能帶來水質的下降,更降低了水資源利用率,加劇了城市的缺水問題,其影響幾乎涉及到供水企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瓶頸。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有300多個城市屬于聯合國人居署評價標準的“嚴重缺水”和“缺水”城市,缺水形勢極其嚴峻,公共供水管網漏損對于水的浪費嚴重。
因此,在推進全民節約用水的同時,要著力解決好輸水漏損問題。不少專家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城市供水管網管理要提高技術含量,用大數據、傳感器等現代技術監測水量變化、尋找漏水點、優化供水水網布局、及時報警提醒。
此外,隨著管網老化、表計失準和缺乏有效的運營管理手段等問題的日益突出,導致無收益水量逐年增加,當新增水量速度大幅慢于無收益水量增長的速度時,供水產銷差問題暴露,水量再無上漲空間等問題,為保障成本收益,供水企業可以通過解決無收益水量來達到目的,管網漏損的治理就是一方面。
公共供水管網漏損驚人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網的建設規模日益增長,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管網漏損不僅造成大量優質水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帶來供水水質風險和地下公用設施損壞等次生危害。
我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水量驚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統計年鑒顯示,2019年全國城市、縣城公共供水管網漏水量近百億噸。這大體相當于700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有些縣城供水100噸,漏掉30噸。
城市供水系統是市政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城市基礎設施,管網的維護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供水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影響到城市正常工業生產和市民生活。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來減少和避免管網漏損是城市供水企業需要解決的一個永恒課題。
水十條中提出“到2020年供水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的目標,行業企業面臨較大的考核壓力,當前各地漏損率位居高位,且解決難度較大,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工作任重道遠。
上述數據讓我們知道了公共供水管網漏損驚人,相當于700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因此,控制漏損刻不容緩,需要相關儀器儀表來助力。
控制漏損刻不容緩,儀器儀表來助力
要想控制漏損,就要先分析供水管網漏損原因,主要對以下因素加以考慮:
一是技術因素:漏損監測水平有限、效率較低。供水管網大多都在地下,有了漏損點很難發現。而傳統的漏水檢測手段往往需要人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沿線巡查“聽漏”,檢漏及時性差,對“聽漏”人員的經驗依賴程度大,漏點測定的精度也相對較差。因此,為了能及時發現供水管網的漏損點,提高檢漏的及時性和漏點的度,一款“聽漏”傳感器被研發出來,遠可“聽”300米,而且在幾家高校的試運行中均有良好表現。
二是管理因素:用水管理不當,尤其是市政公用設施用水計量不當,還有偷水現象屢禁不止,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這時,我們可以使用智能水表來計量,管道漏損現在對于大部分的自來水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棘手問題,也是供水產銷差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智能水表的使用,對于供水行業來說添加助力,提供更有效的用水方案,節約水資源。
此外,DMA分區計量管理已被驗證對發現和控制漏損有重要意義,基于DMA分區進行遠傳抄表、供水調度、檢漏管理等所有工作,將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分區計量的重要前提是實時數據的準確統計,只有精準計量的水量分析才能正確統計產銷差、并提供準確的水壓、流量數據監測。DMA是一種有效的控漏手段,但如果要更好的發揮作用,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分區、計量、檢漏”綜合管理監測平臺,發展前景可期。
最后,對于有效地做好漏損節水改造,重點完善供水管網的檢漏制度,排查修復漏損管網,加強供水系統的運行和管理,更好地控制降低漏損。
(文章來源:儀表網)
TAGS : 儀表
更多相關資訊
- 2021-08-30>發展5G+工業互聯網 儀器儀表如何”擁抱這個時代
- 2021-08-26>儀表小知識:“十大計量”專業領域介紹
- 2021-08-18>強對流天氣頻頻來襲儀器儀表在風雨里筑起“安全堤壩”
- 2021-08-12>發展強勁上半年我國儀器儀表制造業營業收入達3996.5億元
- 2021-08-05>粉塵防爆 儀器儀表來助力
- 2021-07-29>重大科研儀器儀表自主研發“茲事體大” 我國資助費用超9億
- 2021-07-23>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起航 儀器儀表迎多方面發展
- 2021-07-16>高技術制造業發展勢頭強勁 儀器儀表產業得到快速發展